電子煙油危害嗎?電子煙"危害低"已被否定
今年8月,國家煙草專賣局辦公室在回復商家提問時表示:
張女士購買的“煙彈”和傳統香煙類似,一條十包,每包20根。每條在400元上下,每包的價格相比之前翻了一番。“現在每天最多半包,一般三天一包。抽得少了,花費和之前差別不大”。
“煙癮來時,就抽電子煙緩一緩。但幾次過后,還是覺得差點意思”。試了幾個月,何先生覺得戒煙效果并不明顯。
而他口中的“大煙”主要是指煙霧量更大,需要不時滴加煙油的電子煙。“肺活量多大,煙霧就多大。”當天,前來購買煙油的客人告訴記者,抽煙的同時還可以玩各種花式吐煙圈,人也更放松了。
此外,2018年6月開始到現在,20多個電子煙品牌的融資金額從數千萬元到上億元不等。根據國家煙草專賣局的統計信息:
分公司和品牌來看,本土電子煙公司繼續占據電子煙市場的主導地位。據歐睿國際預測,2020年霧化產品銷售額將達到323.73億美元,在2017年的基礎上增長近90%。
最明確的信號在今年7月底,國家衛健委會同有關部門進行了電子煙監管的研究。根據電子煙產業界的預測,電子煙的立法最快可能于10月落地。
同樣為了戒煙的46歲何先生,由于工作壓力大,一直以來每天至少會抽一包煙。多次嘗試戒煙失敗后,在朋友的推薦下,他開始嘗試電子煙。
無論這樣的估算是否真正科學,但低滲透率對于投資方來說,意味著巨大的潛力。但在業內人士眼中,決定電子煙前景的主要還是政策。
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《2019年全球煙草流行報告》中明確指出:“毫無疑問,電子煙有害。” 目前來看,多數研究者的結論是電子煙對人體有害。
記者在一家網絡購物平臺上輸入“電子煙”,發現月銷上千筆的店鋪達150余家,價格從19.9元到999元不等。在篩選條件中,記者看到選擇50-140元區間的消費者有34%,選擇140-775元區間的有37%,而選擇775元以上的有29%。
與監控空白相應的,是電子煙市場的紅火。
根據《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實施條例》第六條第一款規定,從事煙草專賣品生產、批發、零售業務,必須依照《煙草專賣法》和本條例的規定申請領取煙草專賣許可證。
電子煙真的危害更低?
近年來,煙油商城,新型煙草制品在國內外市場引起關注,成為煙草行業新的經濟增長點。信息咨詢公司歐睿國際的統計數據顯示,2018年全球霧化式電子煙市場規模為158.4億美元,同比增長36.2%,增速較2017年提高近20個百分點。
張女士以前買的傳統香煙一包大概20元,按一天一包算,一個月會花600元左右。換成電子煙后,除了一次性購買機器的花費,主要花費還是消耗品“煙彈”。
監管處于空白地帶
即使支持電子煙的研究者,也只是強調電子煙相比卷煙危害低,但究竟低多少并無明確說法。
實體店的工作人員態度則更加明確,“賣有煙絲的煙彈被抓至少要關兩年吧”。而煙油和電子煙是沒問題,“都是正規廠家生產”。
這似乎預示著我國電子煙強力監管時代也即將到來。業內人士認為,從長期來看,對于電子煙的監管趨嚴是全球趨勢,《電子煙》強制性國家標準有望在年內發布,電子煙圖片,填補監管空白,行業有望進入有序迅速發展階段。
紅星新聞記者查詢多家銷量靠前的電子煙線上店鋪發現,部分商家經營范圍明確包括電子煙、電子霧化設備、電子產品、電子元器件等的技術開發、咨詢與銷售;
具體到國內,中國煙草總公司一年的總收入如果按1萬億元計算,當電子煙市場滲透率為1%時,電子煙的國內市場規模為100億元。
↑電子煙
↑抽電子煙的市民
記者檢索發現,國家煙草專賣局官網上一篇名為《新型煙草制品市場發展及法律監管》的文章對電子煙市場發展與監管進行了分析。文章指出:
在中國,尚未制定針對電子煙的監管法律。不過,國內電子煙企業紛紛自發組織成立行業協會,推出行業標準,促進產品整體品質的提高。
一份國盛證券研究所的研究數據顯示:
有線上店家月銷售額超千萬
今年20歲本不吸煙的小王,被網絡上“花式電子煙”表演視頻中的各種技巧所吸引,隨后在網上購買了電子煙。
客人和店員一邊聊天,一邊對著天花板呼出煙霧。不過煙霧還未散盡,就有安保人員來到店門口,“可能是煙霧警報器響了”。
全球煙草市場規模按7700億美元計算,在電子煙的市場滲透率為1.56%的情況下,電子煙的市場規模為120億美元。
當電子煙進一步蠶食傳統煙草行業,滲透率達到3%時,市場規模為231億美元。
↑店鋪售賣電子煙
“危害低”被世衛組織否定
其中銷量排名第一的店鋪月銷14萬筆。而該店鋪銷售的三顆裝盒裝煙彈,一盒的價格為99元。按照月銷14萬筆的銷量計算,該店鋪一個月的最低銷售額為1386萬元。
漩渦
“可能是因為方便,連打火機都不用帶了”。街邊的小賣部都有賣的,酒吧、餐館都有人推銷。
除了線上網購,電子煙在線下也越來越活躍。“平均每天銷售額上萬元是沒問題的。”成都一家電子煙俱樂部的店員介紹說,2018年之前店里還是以銷售“大煙”為主,去年“小煙”一下子火了,占了店里銷售額的一半還多。
變局
與此同時,根據國盛證券的研究數據,全球煙草市場規模按7700億美元計算?!?018年中國電子煙行業發展研究報告》顯示,2017年,中國電子煙企業近4000家;2018年,電子煙的銷售額已增加到了近50億元。
有的店鋪則僅有 “其他機械設備及電子產品批發”;
顧客表示,有的煙油很差,真的就像水一樣,一點油的粘稠感都沒有。“廠家當然希望加的東西越少越好,最好就是香精加水,成本更低,所以煙油的危害不是里面的有害物質,而是黑心廠家用便宜的原料”,一家實體店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。
10月4日,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(FDA)發布聲明,警告消費者停止使用添加四氫大麻酚的電子煙產品,聲明提到目前全美與電子煙相關的肺病病例已超1000例。
2018年1-9月,煙草行業商業銷售額12154.81億元。2018年10-12月,煙草行業工業總產值2249.64億元。今年1-3月,煙草行業工業總產值3003.17億元。
法規或將對行業洗牌
電子煙哪里有買
對部分電子煙,經鑒別檢驗,含有煙草成分,國家煙草專賣局納入卷煙鑒別檢驗目錄的,屬于煙草專賣品,銷售此類產品應持有煙草專賣零售許可證。法律規定,持證零售客戶必須從當地煙草公司進貨,但目前我們沒有供應任何電子煙產品。
幾則新聞,將近年來風靡全球的電子煙電子煙推上風口浪尖。一邊是公眾對監管的期待,一邊是資本市場的火爆,電子煙將何去何從?連日來,紅星新聞記者進行了觀察。
“有煙絲的煙彈,國內好像是不予許賣的,國產的好像也都是出口的。”顧客張女士表示,有煙油的煙彈應該是允許賣的。
多位業內人士表示,中國的電子煙市場,目前還處在非常早期的階段。過去很長時間里,國內電子煙的滲透率都不到1%。
還有的店鋪經營范圍則顯示“包括電子煙、煙液、甘油、香精香料的研發與銷售(以上均不含煙草制品”)。
在電子煙市場的監管上,各國監管政策差異較大,關鍵在于是將電子煙歸類為普通消費品、煙草制品還是醫用藥品。各國立法可分為五類,電子煙在哪買,分別是按普通消費品監管、統一納入煙草制品監管、按藥用產品監管、禁止銷售和禁止銷售、使用。
“小煙”則包括大約能抽兩三百口不等、抽完就丟的一次性電子煙,以及可以更換煙彈的電子煙。一些小賣部,也再售賣價格三十元左右的一次性電子煙。
電子煙是否可以隨意售賣?
“現在基本只抽電子煙了。” 29歲的張女士煙齡近十年,去年經朋友介紹接觸到了電子煙。“當時想戒煙就試了下,口感跟真煙很像”。
銷售依舊紅火
10月1日起,深圳最新“控煙令”正式開始實施。據了解,新修訂版的《深圳經濟特區控制吸煙條例》(以下簡稱《控煙條例》)中,通過明確吸煙的概念——指使用電子煙、持有點燃或者加熱不燃燒的其他煙草制品,將使用電子煙納入吸煙的范疇。
對于抽電子煙算不算抽煙?小王點了點頭,又搖了搖頭。在電子煙線上售賣店中,幾乎所有店鋪商品詳情的最后,都會有未成年人禁用提醒,明確表示“本品含有尼古丁、未成年人使用電子煙會影響呼吸系統、肺部”。
火爆
在中國,電子煙消費人群在逐年增加。分渠道來看,八成左右的電子煙是通過網絡渠道實現的;實體終端中,專門店約占14%。
隨后去日本玩時,她花了400元買了一套。張女士選擇的是加熱煙絲的電子煙。其中煙絲就像一根縮短到了兩三厘米的傳統香煙。“這個叫煙彈,我通過代購買的。”
煙齡7年的周先生,抽煙主要是作為日常工作之余的消遣。偶然在網上看見電子煙介紹后,覺得電子煙新穎好玩的他開始抽起了電子煙。“出煙量更大,有一種吞云吐霧的感覺,看起來很‘酷’”。
市場井噴式增長
從發展趨勢來看,各國監管力度正在不斷加強,具體表現在4個方面:加重稅收,如歐盟;納入煙草制品進行監管;制定產品標準,規范產品工藝和質量;限制廣告和渠道。
去年8月,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、國家煙草專賣局關于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電子煙的通告提到,目前我國還沒有正式頒布電子煙的國家標準,市場上在售的各類電子煙產品,在原材料選擇、添加劑使用、工藝設計、質量控制等方面隨意性較強,電子煙產品質量參差不齊,部分產品可能存在煙油泄露、劣質電池、不安全成分添加等質量安全隱患。
“抽一口傳統香煙對著紙巾呼氣,紙會變黃;抽電子煙后對著紙巾呼氣,紙不會變色,只會變濕。”在實體店購買煙油的顧客介紹說,因為抽電子煙呼出的都是水霧。
從中國看,新型煙草制品市場同樣呈現井噴式增長。以電子煙為例,電子煙市場規模從2012年的8.53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40.1億元,年均增速高達36.3%。